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田國壘 通訊員劉炳琦 葛紅普
4月中旬的山東濟寧市,到處花紅柳綠,一片好春光。
在山東省濟寧市郭里鎮獨山村村頭的“工友創業園”里,核桃樹已是抽芽展綠,正在修剪樹枝的村民劉富民介紹:“我和老伴在這里修剪樹枝、采摘核桃、包裝核桃成品,每天可收入100多元,再加上土地年租金,一年凈收入能達到6萬多元。俺們在家門口也過上了好日子”。像這樣的“工友創業園”,目前在濟寧市共有158家。
為吸引和激勵更多人才回歸農村,濟寧市總工會立足職能優勢,在描繪鄉村振興“濟寧風情畫”中展現工會組織責任擔當,近年來,在全市范圍內選樹了“農民工之星”95名,選樹了158家省、市、縣級“工友創業園”,扶持激勵了28個創業示范基地,培養了60名創業帶頭人,并對他們給予授牌獎勵和資金補貼,對農民工創業案例進行宣傳推介,形成以創業帶動就業的輻射效應。
依托工友創業園,濟寧市總工會把各項服務職能全面下沉,通過“普惠+精準”服務關愛職工,增加他們的幸福感;引導職工廣泛參與創新、競賽等活動,助力鎮域產業發展;開展“春風行動”等就業服務活動,為農民工、農村轉移勞動力、困難職工等群體提供精準就業服務,為助力鄉村振興“添磚加瓦”。目前,全市各級工友創業園先后組織文體活動23.2萬人次,開展幫扶6.8萬余人次,扶持創業人員1.3萬人,吸納就業9.9萬人次,帶動就業8.5萬人次,培訓農民工、困難職工7.2萬人次,累計投入資金1500余萬元為5095戶貧困戶送去了慰問金。
為把好事辦好,濟寧市總工會還依托工友創業園廣泛開展了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搭建農民工技能學習交流平臺,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今年以來,濟寧各級工會共依托“工友創業園”、“農民工培訓基地”等陣地舉辦了50余場次的免費技能培訓,參與職工達2萬余人次,幫助3萬余名富余勞動力實現了崗位對接和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