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繪就亮麗的鄉村語言景觀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向縱深推進,語言景觀作為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地介入到鄉村振興的各個環節:村規民約景觀日益增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各具特色、標語海報異彩紛呈……鄉村語言景觀產品與類型日益豐富和多樣。語言景觀正以其形象生動的感觀效果、方位多樣的空間優勢和靈活機動的使用方式,悄然影響著鄉村振興中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的形態與模式、廣度與深度,也大大提升了鄉村振興的文化氣息和精神品位?!秶彝ㄓ谜Z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實施方案》提出,“發揮語言文化在創新設計產品包裝、宣傳廣告、景觀文化等方面的獨特作用,提升產業、產品附加值”。語言景觀與鄉村振興關系密切,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滲透。鄉村面貌的改善與文明的進步,自然會促進語言景觀的內容呈現與之相適應、相和諧;語言景觀的宣傳與引導,也會助推鄉村振興的發展與進步。
那么,什么是語言景觀?學術界普遍認為這是一個學科交叉性較強的新的熱點領域,是社會語言學的重要研究領域。語言景觀通常被定義為:出現在公共路牌、廣告牌、街名、地名、商鋪招牌以及政府樓宇公共標牌上的語言共同構成某個屬地、地區或城市群的語言景觀。還有學者將其內涵擴大,如將標簽、宣傳冊、郵票、車票、車身廣告、涂鴉等也界定為語言景觀。以上兩種觀點都是具有廣義色彩的概念。鄉村振興中的“鄉村”二字決定了語言景觀的語域和語用范圍,即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的廣大農村或者以農業人口為主的聚落及其環境。因此,鄉村振興語域下的語言景觀,可以特指鄉村語境中,以標識或宣傳為目的的一切語言形式(含文字、符號、造型和圖畫等)。只有基于“鄉村”的語域內涵理解,才能準確把握鄉村語言景觀的社會功能。
作為一種語言形式,語言景觀自然具有語言本身最基本的社會功能,即傳遞信息和交際。近年來,隨著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語言文字的服務功能。2021年11月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就增強國家語言文字服務能力建設問題,提出要“提高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從這一點看,語言景觀還應有服務功能。此外,語言景觀還有教育和象征功能。語言景觀提供的信息,可以映射鄉村振興成果的外在文化風標,象征鄉村振興的文化特點和文明水平。
就服務鄉村振興而言,語言景觀的功能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標識導引功能。鄉村的地名路牌、特色名物和鄉土習俗等風貌的介紹與展示,都亟需科學、完善的語言景觀體系來實現信息的呈現和傳遞;鄉村的資源介紹、旅游開發與人員流動也離不開語言景觀的信息導引服務。這不僅體現了語言景觀傳遞信息和社會交際的功能,而且體現了其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導引功能。二是宣傳教育功能。鄉村的移風易俗與環境改善,需要健康、文明和規范的語言景觀來引領和教育。一些耳熟能詳的標語,如“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鄉村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等,通俗易懂,押韻自然,富有感染力,就具有很好的宣傳和教育效果。三是文化引領功能。語言景觀是一種語言文化要素,是人們接觸鄉村的第一個文化感觀,是鄉村文明與進步的文化呈現。語言景觀還可以通過視覺信息反映鄉風文明的建設成效,展現鄉村文化形象與底蘊。國家歷史文化名村中的傳統建筑群、紀念物和文化遺址等,大多通過獨具特色的語言景觀來呈現與外化,展示其歷史、文化和價值。比如,被譽為“萬里茶路”起點的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有“天下第一村”之稱的湖南省岳陽縣張谷英村,以及名副其實的“石頭民俗村”河北省井陘縣于家村等。
當然,作為一種語言現象,一些鄉村的語言景觀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影響了鄉村的環境美觀與文化品位。如一些鄉村的語言景觀缺乏規劃致其無序發展。這主要體現在一些鄉村的橫幅懸掛、標語張貼、告示牌設置過多而且混亂,以及“狗皮膏藥”式小廣告到處張貼等問題上,影響了鄉村的環境品質。一些鄉村的語言景觀表達不規范,有的出現錯別字,有的刻意生造字詞,有的不入時,與時代語言特征不相稱,違反了國家語言文字規范的要求。還有一些鄉村的語言景觀設置缺乏安全意識,架設不牢固,或者沒有考慮到地方性自然災害可能損壞語言景觀裝置,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與安全。對于這些不和諧現象,相關部門必須站在有利于鄉村振興的高度加以解決,加強科學規劃、專項督導和規范教育,長期堅持,因勢利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文化生態。
綜上,語言景觀助力鄉村振興,不僅是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鄉村振興中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更是國家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鄉村語言景觀要堅持以系統標識、全面塑造和諧融通的鄉村語言生態為基本任務,以延續農耕文化血脈和發展特色產業為主要抓手,以弘揚鄉土風情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重要目標,精準服務鄉村教育振興、產業振興、體制創新和文化創新。如何繪就亮麗的鄉村語言景觀,使其更好發揮作用、助力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基層干部的系統謀劃和統籌推進,而且需要語言工作者的融入推進與主動擔當,使語言景觀全過程、全方位融入鄉村振興建設中。
(作者:王進安、何海菊,分別系福建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寧德師范學院助理研究員)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l-greengard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